网站首页
网站首页
科研信息

智能穿戴健康设备培育研究中心

发布时间:2022-06-23 21:45

智能穿戴健康设备培育研究中心

中心的宗旨:联合创新,分布共享,服务共赢。

中医特色智能穿戴装备培育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以研究开发蕴含中医特色的智能穿戴装备为宗旨和目标,通过融合贴身型传感器与微型物联网装备、协同移动互联、大数据、高性能云计算,人工智等多学科技术,关注、聚集、探索国际前沿领域和我国“卡脖子”领域的重大科学问题,以技术创新研发可服务社群的高端高附值和守正创新的中医药现代化装备,建设产品研发与成果转化平台,以助力实现“建康中国”和“中医治未病”工程。中心前期的阶段目标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在团队建设方面,拟用半年时间组建出以约20名高层次人才为主、兼有梯队布局的多学科综合人才团队。争取政府政策和鼓励科技创新的资源。

二是在条件建设方面,将组建一个呈分布式的共享平台,包括目前具有的多个可用于共享服务的软硬件研发平台及实验室。中心目前有高级职称两名,所属团队包括一名博士生,以及3名硕士研究生(一名参与工作,另两名在研修阶段)。

三是在产品研究与成果转化方面。中心将联创院的统一部署下,完成2-3个项目的成果转化项目的研发任务,力争今年内参展国家级展会,并探索和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与效益机制。此外,中心还将深入开展一项前期性探索研究,该研究源于中医理论,结合当令重大新技术,研究人口与健康领域的前沿性、原创性和探索性课题:基于太赫兹波检测胚胎生成期炭基运动规律与中医天人合一、阴阳和畅优生装备的探索研究,以作为智能装备重大前沿基础理论探索及其种子基金培育课题。

智能穿戴健康设备培育研究中心 首席科学家:陈东义

陈东义博士、中国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移动计算研究中心主任。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客座研究员。深圳市智能穿戴产业联盟首席科学家。现任IEEE交互与可穿戴计算与装置委员会的联合主席。

1998年在美国多伦多大学,跟随Steve Mann教授开始学习和研究可穿戴计算技术。2002-2005年美国乔治亚理工学院GVU研究中心,在Thad Starner教授实验室做可穿戴计算与AR研究。2010开始担任不来梅大学联合博士生导师。

曾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中-德和中-加国际合作项目等课题10余项,获发明专利约30余项,发表论文约百余篇。

智能穿戴健康设备培育研究中心 首席科学家:梁志伟

中药学博士生导师,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数理工程研究院 副研究员,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访问研究学者。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理事,美国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会员。

1986年07月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获医学学士学位;浙江大学生物化学工程系,获工程硕士学位。

主持完成国家863计划科技课题研究1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1项。

已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项,9项为第一发明人,含具三性批复PCT专利2项并获美国专利准入1项。发表论文共50余篇(EI 收录10篇);出版医疗卫生信息标准专著1部。实现专利及软件著作成果转化的软硬件产品达10项。

 

智能穿戴健康设备培育研究中心实验室

中心的宗旨:联合创新,分布共享,服务共赢。

目前拥有可分布式共享的软件、硬件,包括联想PC3850服务器共2台,以及相互配置为双机热备的私有云平台系统(WINDOWS SERVER 2012,部署有WEB SERVICE平台);IBM PC 3800服务器 (WINDOWS SERVER 2008 架构OVM私有云平台,可支撑有LINUX、WINDOWS SERVER X等多种平台系统及其支持的PYTHON平台系统)、IBM PC 3650服务器各1台。私有云部署有基于SSL安全信息传输的WEB SERVICE平台,执行卫生信息WS363/364/37X/44X等现行标准,支撑移动和分布式健康/医疗数据的标准采集与交换。此外,中心团队骨干实验实还购置有太赫兹仪1台。

上一条:标准与检验检测研究研究中心

下一条:没有了!